中秋佳节,自古被各代作家、诗人所赞颂。既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思念、怀旧之情;也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饮酒》的隐隐爱国之情;更有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想象之感。这些都无不体现出我国诗词文化对中秋的赞颂。
又是一年中秋至,月亮微笑地注视着大地,洒下了无数银帘在水面上、铺在地面上、挂在人身上。秋菊、金桂也恰好开放在此时、此地、此景之中,既给中秋带来了一点点温馨,也为团圆的人们增添了一丝兴致。在这月亮、菊花、桂花、嫦娥、月饼的美景、美物之中,本该与所有的亲人围在圆桌上诉说着多年在外飘荡的经历、吃着团圆饭、同在一个院子里赏月。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孤独又一次围困了我。这样的美景虽美,却也容易勾起众多仍在异地漂泊的游子思念亲人、想念家乡的情绪。还给游子们带来了一点点悲伤、一丝丝无奈、一片片思念。因此,每到圆月之夜,月姐姐是唯一在我身边的亲人。我从小就和父母来到了大城市学习、生活,又无法安排爷爷在城里定居,于是,我们与爷爷便十几年无法相见。十几年啊!十几个春秋思念对方的愿望无法实现啊!在我七岁那年的中秋节,父母工作都很忙,甚而至于吃个晚饭也忙得来不及咽下饭就又去忙了。那时,我只好独自一人,搬着小木椅,跑出家里,坐在大门的一边,望着圆盘似的月亮姐姐发愣呆。仿佛这是一面穿越镜,能从这看到我想看到的人。突然,这面“镜子”上出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慈祥的面容使我孤寂的心得到了一点点温暖。
我又回家拿了一块月饼、一瓶饮料,踱步走进旁边的大花园中。花园中,有竞相开放的菊花;有仰头向月的桂花;也有幽幽清香的夜来香;还有转瞬即逝的昙花。我穿梭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抚摸着光滑而略有粗糙的花瓣;闻着清香的花味;望着天上的圆月,心里祈盼着与亲人同坐于一张桌上,聊上几句话。天上圆月泼下更多的光辉,投在宛如皇后一般亭亭玉立的秋菊、金桂身上,投出美丽的影子,与八月十五的黑夜有着不同的情调、不同的韵味、不同的意义。忽然,一阵微风拂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心却也颤抖了一下。花们随风摇曳,与孤独的我同在花园之中享受着月姐姐的光辉,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需求。我望了望夜空,月上的广寒宫似乎摇摇欲坠,使我担心至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悲伤分离之时,却是月亮夜圆之日。只抛下我一人与这群花处于花园之中。所以“我欲乘风归去”风?我亦想得到一阵像苏轼那样的风,可又奈何呢?无论怎样也无法归去。
渐渐地,一层薄雾似给月姐姐戴上了一层面纱,光也变暗淡了。整座花园成了一座黑色的屋子,屋子里,坐着孤独之人与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