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小故事

桐子逃学奇遇记

2024-08-05 22:33:31

桐子生在豫北地区的个小山村里。这里盛产桐树。这里的桐树不但长势快,木质好,而且收的人多,价格也好。所以村里人在院里,院外,路边,地头切不种庄稼的地方,都种上了桐树。它们棵棵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夏天的时候。大的桐树就像把把巨大的遮阳伞,而年生的幼桐叶有锅盖那么大,摘三片对着握就是把精致的小伞,既可遮阳也可挡雨,桐子就经常做这样的小伞,邻居们常常夸桐子聪明,手巧。冬天,桐叶落光了,幼桐只剩下根笔直笔直的杆,低的有二米多高,高的有三米高。个别的竟然有四米多高。桶子感到惊讶的是:无论他们多高都没有个分叉。桐子常常想:这桐树还真像爸爸说的那样心无杂念力争上游。桐子生在春天桐树开花结籽的时候,爸爸看着院里几颗树冠硕大长势旺盛的桐树心有感触:自己定要让儿子像桐树的本性样心无杂念力争上游。他下定决心要让儿子考上大学。
桐子的表现让爸爸的心里很失望:小学年级他考了第名,倒数。二年级第二名,倒数。三年级第三名,倒数。四年级第四名,倒数。虽然每年都有进步,但桐子的爸爸对桐子每年都是样用桐木片打桐子的手,每天见面都是数落他,整年都不给他个好脸色。桐子面对爸爸的数落老想说,我不想上学了,我不是那块料。然而他发现无论自己的学习怎样的糟糕,从爸爸的嘴里永远听不到句别上学了。每次给家里要钱,连桐子自己都觉得羞愧,可爸爸每次都爽快的给了他,然后来句:儿子,好好努力,就像桐树样心无杂念力争上游,早成栋梁之才。你定要考上大学!
桐子今年上了五年级,寄宿学校,每周回家次。他原以为离开家长会过的轻松自由些儿,然而他错了。每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起床铃响,全寝室的同学穿衣服快的就像秋风扫落叶,呼的下,全走光了。桐子呢?懒!在家的时候,六点三十分妈妈才开始叫他,往往要等妈妈催好几遍他才磨磨蹭蹭地穿衣。乍下改成五点四十五分他睁不开眼。有次同学们都走了,他继续睡。结果班主任来了,揪他的耳朵。他在睡梦中还骂人惊了他的瞌睡。班主任黑着脸训他:学习不好,你说自己笨,学不会。这偷懒不上早操你说,跑二十圈操场还是叫家长?桐子想都没想就去跑操了。他知道叫来爸爸比跑二百圈操场都重。
小学四年无论学哪科桐子都学不会,各科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然而自从寄宿学校上五年级,偏偏遇上了个固执的科学老师。他把桐子叫到跟前振振有词地讲道:你各科成绩都不好,以后什么也干不了,只有种地了,所以科学门你必须学好。我讲的每课你必须背下,不然你不许吃饭。不用小组长我亲自监督你。我得为你今后的生存负责!懂吗?生存!科学老师强调着生存二字。桐子觉得科学老师说的非常在理,所以对科学门格外卖力。上课再瞌睡他也能坚持到下节课,眼睛盯着黑板,耳朵听老师讲,用心理解老师讲的每句话,背课的时候,累得他口干舌燥也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了九十五分,全班第,其余几科加起来八十分。这样他之所以能得倒数第六名,而未得倒数后五名全仗科学门。
桐子的科学能得第名,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然而麻烦事也接踵而至。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全都找他谈话。你不笨呀,为什么只学科学门呢?你是对我有意见吗只学这门有出息吗相信老师都是为你好桐子招架不住了,他突然觉得十分讨厌学校,讨厌起床的铃声,他的梦想是每天睡到自然醒;讨厌上课的铃声,他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玩耍;讨厌所有的同学,你们为什么都要学习;讨厌所有的老师,他们都像爸妈样,每时每刻都在盯着自己。自己好累呀!
桐子忽然想逃学,去痛痛快快地睡几天,睡足睡够睡饱;去玩几天,玩他个天马行空鱼跃海洋。不用写作业,不用看老师的脸色,不用每天洗手洗脸还洗脚,不用周换次衣服,月剪次头发,不用每天穿戴整齐,星期必须穿校服,不用桐子觉得自己本不是开飞机轮船造火箭卫星的料,祖国地大人多,有的是比自己聪明愿学习的人让自己做个平凡的人好了。桐子觉得自己唯该做的事就是像爸爸妈妈养活爷爷奶奶样养活爸妈。
桐子在筹划着离家出走。他知道如果往有人的地方走,自己太小,有两种可能:第种是遇到好心人,那么自己马上会被遣送回家,不但逃学的计划会前功尽弃,还会遭到爸妈的打骂,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的笑话轻视。第二种是遇到坏人,自己被抓去当苦力,忍饥挨饿;或者干脆被人挖了心肾,移植他人。这都不是桐子想要的。
在桐子的心里最舍不得还是爸妈,离家出走只是暂时的,等过了上学的年龄,他还会回来的。桐子知道爸妈非常爱自己,希望自己上大学成大才,可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自己是个懒且笨,没有上进心的人。这是桐子对自己的评价。桐子想起了句话:朽木不可雕也!自己就是块朽木。
桐子计划往山里走,自己家的西北方向就是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爷爷的老家就在深山里面,桐子在那住过,有清澈甘甜的山泉,风味奇特的野果,长尾巴的野鸡,顽皮的松鼠,叫的清脆婉转地各种小鸟桐子喜欢那里。爷爷说,大山里过去有狼现在已经没有了。再往里走,爷爷说谁也没有去过。桐子计划直往西北攀登。他想好了路线。